——讀王心鋼《遠風》有感
一位才高八斗、年逾半百的博士,為了追求無限的知識,與魔鬼簽訂合約,要求驅使魔鬼身邊的仆從靡非斯托非利斯24年,合約期滿后,魔鬼將把這位博士的靈魂劫往地獄;然而,當博士生命之燈即將燃盡之時,上帝卻派天使將他的靈魂引上天國。這便是十五世紀德國廣為流傳的一個民間故事:浮士德博士。后來,取材于這個傳說的文學作品頻頻問世,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大學才子派”代表克里斯托弗·馬洛的詩歌劇《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和德國魏瑪王朝時期的歌德所作的《浮士德》。那么,這些文學巨匠們?yōu)槭裁慈绱藷嶂杂诟∈康履兀?span lang="EN-US">
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浮士德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是一個自強不息、執(zhí)著探索者的典型形象。尤其是歌德筆下的浮士德被刻畫成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形象,他渴求生活,不斷進取,為實現人的價值和探索生活的真諦不停地追求,他在為人類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偉斗爭中,感到了最大的滿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答案。這就是西方人常稱頌的“浮士德精神”?;趯Ω∈康律砩线@種鍥而不舍的探求精神的崇尚,廣東省文學院簽約作家王心鋼在他的自傳體小說《遠風》的開啟段便寫道:魔鬼靡非斯特趁上帝休假期間拜訪他,期間魔鬼舊事重提,又想再造一位浮士德,當然,由于上帝身處瑤池,他們這回將造一位東方的Faustus。
時隔五個世紀后,這位“東方浮士德”又是怎樣一個人物呢?是悲劇還是喜???帶著這樣的問題,讀者隨著王作家與眾不同的敘述去感受他的悲與痛,喜和樂。
在眾所周知的“十年浩劫”始發(fā)年——1966年6月,一位模樣可愛的男嬰來到了世上,他的出生一時間給這個礦山家庭帶來無窮的樂趣。然而,世事并不如人們所料,兩歲了,這位名叫“遠風”的男孩既不會說話,也不能走路,只能坐在搖籃里甜甜地笑著。直到疼他愛他的奶奶即將踏上歸鄉(xiāng)的旅程,在這非常時刻,似乎受一股神奇的力量驅使著,年幼但懂事的小遠風嘴里突然迸出兩個字:“婆……婆……”聽起來雖然不連貫,但是那樣的清脆、甜美,連萬能的上帝也被感動得落淚了,愛搞惡作劇的魔鬼也由衷地贊美“這是美的詩句”。
看到這,不知情的讀者也許以為上帝該眷顧遠風了。可是,事與愿違,一切并未有好的轉機,經檢查,因難產,他的小腦受到輕微損傷,從而落下語言、四肢協(xié)調不平衡的終身遺憾,說話困難,行動遲緩。為了練習走路,小遠風只能“扶著墻怯怯地挪著”,卻因腳力不支,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手腳沁出血絲”;看著小伙伴們玩游戲或跳橡皮筋,他只能咬著手指或把臉壓在窗玻璃上呆呆地望著,多讓人心碎的一幕;七歲了,他走路依然常摔倒,“兩個膝蓋總是纏著棉紗”;上學了,因為手指不靈便,用力不勻,字寫得歪歪扭扭不說,還老是折斷鉛筆、劃爛書;同學們去登山、野營、打球,他只有羨慕的份;上中學住宿時,衣扣掉了,可被針扎了十幾下,好不容易才將紐扣兒釘好,卻發(fā)現釘錯了位置……
看到小遠風一步一步如此艱難地走過來,心里真想狠狠地罵上帝不公和魔鬼竟然這么狠心地在這位“東方浮士德”人生道路上布下了太多的荊棘。面對這些苦難,遠風是否就此向命運低頭呢?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一生下來就知道世界的不平”,就不必在無盡的痛苦中徘徊度日,“決不能讓心再度殘缺”。因為,上帝畢竟是仁慈的,他讓“遠風”在苦難中出世,卻賜予他智慧??刹皇菃??四歲的遠風就能背誦唐詩,五歲時就給小朋友們講大鬧天宮的故事;踏入學校后,盡管困難重重,學習成績卻總是名列前茅,幾個學期下來,墻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獎狀;上中學后,更是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中考時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全省一流重點中學;高考時又獲得了高出重點入圍線四十多分的優(yōu)異成績,可因招生辦在一張32開便條紙上寫的“生活不能自理”幾個字,卻讓遠風跨入重點大學的夢想落空,最后,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委屈地進了一所地方大學。
面對世態(tài)炎涼,好強的遠風并未卻步不前,而是在內心深處升起一線新的希望。寫到這,上帝和魔鬼的假期即將結束,更重要的是他們倆都認為這位“東方浮士德”已長大成人(按照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計算公式推算,上帝的假期為三個星期,遠風就該有二十一歲了),今后的路該由他自己去把握。其實,現實中的“遠風”,本文的作者——王心鋼韶大畢業(yè)后的路已被人們所熟知,他憑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獲得了中山大學本科的學歷,成就了他兒時的夢想;并用他行動不太協(xié)調的雙手,寫出了《張發(fā)奎傳》、《薛岳傳》等篇幅長達30萬字的大部頭人物傳記和反映韶關人文及自然景觀的散文雜文集《品讀粵北》以及長篇小說《槍與玫瑰》等文學作品,其中《張發(fā)奎傳》獲得過全國城市圖書一等獎。在文學圣殿里,心剛可謂碩果累累,因而榮幸地成為廣東省作協(xié)文學院簽約作家。“西方浮士德”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由于時代的局限性,縱然他“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和自由”,最終還是以悲劇收場;而出生在二十世紀中國的“東方浮士德”王心鋼,卻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通過不懈努力,活出了真正的自我,活出了別樣的風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喜劇。
更令人折服的是,當上帝賜給“遠風”超乎常人的智慧時,并未忘記為他播下愛的種子。盡管他看上去是一個需要別人照顧的人,可他內心里卻充滿了善意與愛。當他年幼時,看到鄰居家小女孩被大個的男孩欺負,他竟能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在學校,他樂于幫同學復習功課;代老婆婆寫信;還在學校辦起了課外活動小組、文學社、廣播站,開展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即便是成為韶關作協(xié)的中堅力量后,在勤于筆耕的同時,還不忘幫助眾多的文學愛好者……結果,他的愛心贏得了來自同學、朋友更多的關愛和尊重,使得他的生命不再是一座孤島。而同學、朋友
英語有句諺語:Life is but a hard and tortuous journey (人生就是一次艱難而曲折的旅程)。對于天生就有遺憾的“遠風”們來說,生活的道路更是崎嶇與艱險,但是,只要能正視現實,勇敢地從痛苦與絕望的泥沼中走出來,揚起生命的風帆,同樣能成就一番事業(yè)。細閱小說《遠風》,仿佛在品讀王作家的心路歷程。“水近月更柔,心遠風愈剛”,這便是 “東方Faustus”王心鋼引以自豪、令人敬佩且值得眾生效法的處事原則,但愿他能以更加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開拓進取,奮發(fā)向上,為人世譜寫出更多更美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