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隘子湖灣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型圍縷叫紹芬樓,是160前由滿堂大圍創(chuàng)建人官乾榮的五個孫子聯(lián)合籌資所建。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這座圍樓里曾出過五位縣長和一個少將師長,享有“一門五縣長”之美譽。官其欽,始興第一位考取官費的留法生,便是其中的一位縣長。
官其欽,名慶握,字景明,1895年在這座氣勢恢弘的紹芬樓里呱呱墜地。其太公官達道是官乾榮的長子,系清朝三品大員,爺爺官純惠精明強干,是生意場上的實干家,不僅在清化擁有豐厚的家產,還在廣州高第街置有多家店鋪,是家中的絕對權威,家里大小事務均由他說了算。官其欽自幼記憶超群,勤奮好學,深得爺爺寵愛。民國初年,官其欽已是風華正茂的大后生。此時,家族中出了幾個游手好閑之徒,整天往煙館里泡,官純惠對吸食鴉片深惡痛絕,他擔心愛孫其欽沾染上這種惡習,遂將他送往省城廣州讀書。
從鄉(xiāng)間城堡式的紹芬樓里走出來到廣州的官其欽,猶如一只剛從籠子里飛出的金絲鳥,忽然間呼吸到現(xiàn)代大都市的氣息,一切在他眼里是那樣的新奇,又是那樣的具有誘惑力。因此,他在專心讀書之余,開始融入社會。面對祖國內憂外患的現(xiàn)狀,一種強烈的民族心、愛國情在他年輕的心中漸漸升起。1920年,一次機緣巧合,官其欽通過他的一個堂兄結識了時任總統(tǒng)府副官長何克夫。生性耿直清廉的何克夫對心地善良、心懷遠大抱負的官其欽非常賞識,他想,中國搞革命正需要這種滿腔熱血的年輕人,遂將其推薦給孫中山認識。為孫先生的革命激情所感染,官其欽加入到反對北洋政府的革命隊伍中,并省吃儉用,將節(jié)省下來的生活費贊助革命活動。
過年了,官其欽回到老家清化,爺爺見孫子穿著一件洗得發(fā)白的舊長大褂,心疼地問他怎么這么省,家里每月給的生活費也不菲,他完全可以用部分零花錢買些新衣服。官其欽突然被問及,心里猛然“咚”地一聲,一時間不知如何回答爺爺,過了好一會他才隨便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可他是那種不善于撒謊的老實人,官純惠從他的表情中看出了破綻。晚上,他找到同在廣州做事的侄兒了解孫子的情況,那侄兒本來就對堂弟接近革命黨很不滿,便以一種鄙夷的口吻說,他還能干什么?不就是左省右旱,把摳下的銀元捐給那個孫大炮搞革命。爺爺是一個不問政治的生意人,一聽說孫子和那專跟北洋政府作對的孫中山搞在一起就急了。他一回到家就對孫子說:你不好好讀書就干脆回清化算了。官其欽一聽也急了,說在廣州長了那么多見識又叫我回來,起碼也得讀完這一年再說。春節(jié)后官其欽回到廣州,把爺爺逼他回老家的事告訴了何克夫和孫中山??粗矍斑@位求知欲望強烈的年輕人,孫中山便建議官其欽出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治國理念,將來更有作為。在孫中山先生的建議下,官其欽本著報效祖國的宗旨踴躍報名,并以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官費留學名額。爺爺官純惠得此消息,十分高興,但他不知道孫子是公費留學,遂拿出一大筆錢給他作生活費用。出國前,官其欽得知孫中山先生正為無固定處所議事而發(fā)愁,他便毫不猶豫地用爺爺給他作留學期間生活費的資金在廣州中華中路(今解放中路)云臺里購買了一套面積約249平方米的二層樓房,名義上是粵北同鄉(xiāng)會,實際上是孫中山召開秘密會議的場所。孫中山非常高興,當即為會所取名為“南韶連會館”,并親自為其題詞。官其欽出國后,會館交由何克夫打理【注】。
1921年10月,官其欽進入法國里昂大學學習法學專業(yè),一年后又轉入巴黎大學法學科。1926年夏,官其欽以優(yōu)異的成績在巴黎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校方極力挽留官其欽,但他報國心切,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此時,孫中山雖已去世,但蔣介石深知官其欽與孫中山的交情,對官的才華亦早有耳聞,故對他非常器重,派他到江西省豐城縣當縣長,好在基層鍛煉鍛煉再委以重任。到豐城不久,官其欽認識了一位年輕的女共產黨員,由于共同的志向使他們很快墜入愛河。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fā)動了“馬日事變”,開始了對共產黨員的暗殺行動。一天傍晚,官其欽的女友被國民黨暗探抓獲,他出面作保,要求釋放其女友,但對方用極其強硬的語氣回答說,這是上峰的命令,對共產黨格殺勿論。生性文弱的官其欽突然意識到如今的國民黨已非孫中山先生時期的國民黨,作為一縣之長,居然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故憤然辭去了豐城縣長職務,只身來到南京當大學教授,一心一意傳授他的法學知識。間或有法國高官來訪,他也會被請去充當蔣介石的翻譯。
1933年12月1日,官其欽任廣東省設計委員會及合作事業(yè)委員會委員。在此期間,他履行諾言,致力于經濟建設,在西村開辟了早期的開發(fā)區(qū)。他發(fā)現(xiàn)電力資源已遠遠不能滿足工業(yè)的空前發(fā)展,因此,他力主建立電廠,以解決電力不足問題。在他主持下,國民政府于1934年在增埗河畔動工興建西村發(fā)電廠,至1937年建成供電,該發(fā)電廠裝有1.5萬千瓦的中溫中壓機組,成為當時中南五省第一大發(fā)電廠。時任國民黨農林部長陳濟棠得知后,馬上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表揚官其欽,并拿出一筆獎金給他以示表彰,但官其欽婉言謝絕了。
抗戰(zhàn)前夕,官其欽因看不慣國民黨內的腐敗行為,又提出辭呈,到中山大學任教。臺兒莊戰(zhàn)役的勝利,大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斗志,全國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抗日熱潮,作為一介書生,官其欽自知不會扛槍打仗,但他可用實際行動支持抗日,便慷慨解囊,捐出大量錢財用以購買飛機大炮,聊表拳拳愛國之心。1938年10月,廣州淪陷,中山大學遷到韶關,官其欽也隨之舉家遷回韶關,不久回到家鄉(xiāng)清化賦閑,以鉆研法學、著書立說打發(fā)日子。
1946年4月20日,官其欽當選為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代表,作為制憲委員,開始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憲法》,同年12月25日,這部充分彰顯孫中山先生
三民主義與
主權在民理念的根本法在南京議決通過。但是,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后葉,蔣介石一直忙于內戰(zhàn),這部憲法在此后的幾年中并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1949年,解放大軍渡過長江,蔣介石逃往臺灣,張發(fā)奎看到國民黨大勢已去,決定離開大陸,同時勸妻舅官其欽也一同前往。在這關鍵時刻,鄧文禮以世交好友的身份主動找官其欽做思想工作,勸他留在家鄉(xiāng)為建設新的共和國作貢獻。當時,官其欽對國民黨的節(jié)節(jié)敗退早已大失所望,因而打消了去臺灣的念頭。與此同時,鄧文禮請官其欽寫信給饒紀綿,勸其不要與人民為敵。原來,廣東省政府曾于1947年在韶關舉行各縣縣長選拔考試,官其欽授命做主考,因而結識了始興新任縣長饒紀綿。鑒于這種關系,官其欽即刻提筆給饒紀綿寫信,讓他認清形勢,早日投誠。在官其欽的感召下,饒紀綿果然放下手中的槍,率眾起義,始興才得以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支援家鄉(xiāng)建設,官其欽為當時剛成立的始興縣人民政府捐獻了一大筆財產。
官其欽,一位出身于豪門大院的民國留法博士,像那個時期許許多多的愛國知識分子一樣,潛意識里都有一個渴望國泰民安的強國夢,在祖國需要的時候,能深明大義,并盡其所能無私奉獻,在民國史上以其特有的方式書寫了一段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