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覲始興圣地“拉薩”
李炳強
太平鎮(zhèn)的北山奇心洞村,它是始興地區(qū)一個樸實寧靜的小村子,然而我看過一次之后就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它站得那么高聳啊,使我們不得不仰起高貴的頭顱,以一種頂禮膜拜的神圣,方能望見它神秘的面紗。
在某些時刻,我時常把它與西藏的拉薩混淆起來,糾纏不清,難道它們之間有著某種關(guān)聯(lián)?難道是我本人的第六感在作怪?暫且不去理會吧,因為我早已把它認定是始興的“圣地拉薩”了!
“鳥叼來的房屋”
以修長的竹子作為大背景,綠色渲染得無邊無際,像浩瀚的海洋,前景是楓紅杉綠,籬笆參差,菜畦整齊,梯田層次分明,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到山外,在大約正中間的位置出現(xiàn)寥寥幾筆小黑點,點綴于青山綠水之間……
這是有人在潑墨作畫嗎?對,一個叫做大自然的藝術(shù)家正在傾情涂抹,畫的就是北山奇心洞村的秋光圖。
站在這幅美得不像話的杰作前面,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很無知,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心里藏滿了問號,我不僅驚詫于這個叫做大自然的藝術(shù)家有那么精湛的技藝,畫起畫卷來如此逼真美麗,還驚詫于畫卷的構(gòu)圖如此合理、畫中的景物是這樣和諧地相處在一起,對,尤其是中間一排排的小墨點,雖然顏色與周圍反差巨大,卻讓人看起來感覺很舒服。
“叔叔,那些一點一點的是什么呢?”站在我身旁的一個小朋友用手拉了拉我的衣角,翹首以問。
我知道他問的是那些小黑點,該死,這個問題我還琢磨著去問誰呢。
“小朋友,那是一排排的屋舍??!”見我久久不語,同行的清平作出了以上回答,不管對不對,還是要感謝他化解了我的窘迫。
“是鳥叼來的房屋吧?”果然是小孩子,思維就是要比成年人活躍,也敢于表達自己的奇妙想法。
它們是屋舍嗎?你見過站在半山腰的房子嗎?你見過距離山腳起碼有100多米的站在半山腰的房子嗎?
一個個疑慮在當(dāng)?shù)匾晃黄恋拇甯刹看蠼隳抢锏玫搅舜_信,對,它們就是當(dāng)?shù)厝说奈萆幔∈墙系貐^(qū)常見的灰瓦白墻的房屋,形狀或高或矮,或圓或方,但是卻恰到好處、肥瘦剛好地立于山間。它們四周是莽莽的竹海,再往上是湛藍湛藍的天空和朵朵白云。
我不禁對它肅然起敬,不僅是因為它站得如此之高,我們只有仰望才能看見它(遠遠望去像懸掛在半空中的“鳥窩”,難怪小朋友說是“叼來的房屋”),還包括之前我對它的了解,知道“奇心洞”是始興著名的革命老區(qū)之一,曾經(jīng)為始興的革命事業(yè)發(fā)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
一定要上到“鳥叼來的房屋”那里看看!
我們越過一條小溪,沿著“之”字路一直往上走,當(dāng)每個人都累得氣喘吁吁之際,才到達“鳥窩”之地。
這一刻,我懷著“朝圣拉薩”的心情,走進了這個村子。
“鳥窩”好大啊,整個村場寧靜而溫馨,一排排的房子順著山勢而建,錯落有致,然而卻是排列有序,它們一層一層呈梯級形狀分布,一條條河卵石鋪砌的檐街把這些高高矮矮的房子串聯(lián)了起來。
穿過這些寂靜的街巷,令人恍若隔世。如果這時天公也作美也下著毛毛細雨的話,我們是不是就能尋到《雨巷》里那個丁香姑娘?
讓人驚奇的是,村子中間有一座古老的圍樓,門楣上題寫“博厚高明”四個字,圍樓的墻面斑駁滄桑,石窗已破損不堪,門檻周圍陰濕爬滿青苔,令人一看就知道它得年代久遠。
幾位上了年紀的村民在大門門洞里閑聊談笑,陽光穿過屋檐與屋檐之間的縫隙傾泄下來,照在每個人身上,他們看上去顯得安詳而善良,很像我印象中的爺爺奶奶。
一問才知曉這里的村民也和我一樣是福建李氏火德公的后裔(親切感倍增),建村歷史已有300多年了。
300多年之前,究竟是發(fā)生了什么事件,讓這里的先人們?yōu)槭裁匆x擇在如此高聳的山腰開基建村、繁衍生息?建房所需的材料從何處而來?以當(dāng)時的科技水平和生產(chǎn)力能力,他們建圍造房要花費多少的人力和物力?……
那位村干部大姐說,奇心洞原名是寫作“齊心洞”的(想必是紀念當(dāng)初齊心協(xié)力開村之意),可是后來全縣開展地名普查工作時由于工作人員錯寫或有意改錯,一字之差,含義卻完全不同。
雖然錯有錯的美麗(如今的“奇心洞”會讓人產(chǎn)生妙曼的遐想),但是我還是更傾向于原來的村名——“齊心洞”,你想,當(dāng)初創(chuàng)村之時,到處是一片蠻荒之地,假如不是靠著全部人齊心協(xié)力,如何能硬生生開鑿出平坦一方之地,然后建成齊整的安居之所?喝水不能忘記挖井人啊。
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近十年來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讓這個祖祖輩輩為之奮斗了幾百年的光榮之村如今成了一座“空心村” 。這里的后生不想沿襲上輩人的生活軌跡,都在城里買了房子,留下來都是這些不忍離開故土的“留守老人”們,他們在這里生活了大半輩子,習(xí)慣了這里的風(fēng),這里的空氣,這里的山水,這里的人兒……
看到這情形,我覺得很可惜,很失望,仿佛心中的高塔突然塌了一大角。
舌尖上的北山
2016年10月16日這天,對于北山奇心洞村來說是個很特別很熱鬧的日子。
這天,村子里車水馬龍,一波一波的人們從山外面驅(qū)車來到這里,男女老少,紅男綠女,爭先恐后,笑逐顏開,他們過分的動作打破了這個沉睡多年的小山村的寧靜。
他們來這里是度假的嗎?他們是參加親友的大事件嗎?他們是一群觀光客嗎?不是,他們是一群大“吃貨”。
原來這天太平鎮(zhèn)在這里隆重舉行“重走紅色古道,傳承革命精神”團員活動暨北山特色小吃美食活動。是美味像一個大磁場,把山外面的人吸引到了這里。
既然是美食節(jié),就得把美食亮出來。
首先我要隆重介紹的是“臺腳餅”,它是北山地區(qū)特有的小吃,對,就是這種外表呈六角菱形中間凹陷下去的餅子,“臺腳餅”顧名思義就是餅形狀像飯桌的腳,它與米粉餅一樣均為糯米粉制成,別看它樣子丑陋,但是味道十分香美,糯而不膩,嚼勁十足。
“年飯”,也是北山特有的美食,說它“年飯”,我覺得叫它“雜錦炒飯”更貼切,它的做法是先煮熟米飯,然后在里面加入佐料香菇、豆角、五花肉等豐富的佐料,放在熱鍋上翻炒,讓佐料的香味充分進入到米飯里面。為什么叫它“年飯”呢?以前北山地處深山生活比較窮苦,能夠吃一頓這樣的飯,就像過年一樣興奮,因此叫它“年飯”,以上只是我的猜測,不知道對不對?
這種用一個大盆裝著顏色呈棕色的糍粑叫灰水糍,也是一道客家美食,它是用一種樹燃燒后的灰制成灰水(帶堿性),然后用灰水與米漿混合,蒸成一大團糍粑,它有特殊的香味,可伴青菜炒,也可粘白糖吃。那些吃貨們正用小刀把糍粑切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直接粘糖吃,那場景是不是有點像西北地區(qū)手抓羊肉呢?你看,那個小朋友看得都流口水了。
咦,這是蕉葉糍嗎?單從外表來看就不像,蕉葉糍是用野芭蕉葉或者粽葉來包裹,這種糍粑包裹的葉子用的是魔芋葉。“這是北山獨有的燕戰(zhàn)糍!”還是那位漂亮的村干部大姐告訴了答案。“燕戰(zhàn)糍”——好獨特的名字啊,為什么這樣叫呢?難道是古代戰(zhàn)國時期,燕國士兵在戰(zhàn)場上補充能量的點心嗎?后來看見一位文友將它翻譯成“厭戰(zhàn)糍”,“厭戰(zhàn)”的意思就是“希望和平”,把它作為和平的象征,糍粑的意義是不是就更深了呢?
“嘿喲!嘿喲!”旁邊那群人在干什么呢?哦,原來是在打麻糍粑,只見四條漢子每人手握一根大柊木,輪流擊打在面前的石盅上,嘴里喊著的號子似乎不只是為了相互協(xié)調(diào)動作,還增加打糍粑的樂趣。勤勞的客家人在每年十月朝秋收完成之后,都會打一頓麻糍來稿勞下辛苦一年的自己,每當(dāng)這個時節(jié),家家戶戶就會傳來此起彼伏的吆喝聲……
這邊的熱鬧似乎帶動了小溪的對岸,那邊的毛竹林叢中也是人影綽綽,歡呼雀躍,竹林上空飄出裊裊的炊煙,吸引我們直往那邊趕。
竹林下人以組為單位分成一圈一圈,有的組在燒烤,有的在野炊,歡騰的火苗映紅了一張張臉膛,他們把勞動成果放進嘴里,神情是快樂而知足的。
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群人正在侍弄著的美食——竹筒飯。這種飯制作的程序相當(dāng)繁瑣,也許正是這種復(fù)雜的環(huán)節(jié)才賦予了它醇厚的美味。制作竹筒飯的程序大致如下:首先給竹子鑿開一個洞孔,將浸泡過的米和香菇、臘肉等佐料裝進去,然后將之放在炭火中慢慢燒烤而熟,這種飯不僅有香菇、臘肉的香味,還有淡淡的竹香,香味重疊,美味可囗,叫人欲罷不能!
當(dāng)天品嘗的美食除了以上介紹的之外,還有香脆金黃的花生餅,晶瑩剔透的餃子糍,端午節(jié)的節(jié)令小吃粽子和蕉葉糍,又香又甜的油糍丸子,嚼勁十足的米粉餅,為貴客接風(fēng)洗塵的君達包,紅紅火火的紅雞蛋……真是讓各位“吃貨們”既飽了眼福(拍照),又飽了口福。
北山有那么多好玩的,有那么多好吃的,我們是否應(yīng)該把它稱作美食的天堂呢?
散落一地的童年
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美麗,只是這樣或那樣的緣故,讓我們迷失了自己錯過了太多東西,其中就包括我們珍貴的童年時代。
我的童年是在粵北一個小山村度過的,帶著“野性”的快樂(是現(xiàn)在的小孩體會不到的),因此來到北山奇心洞讓我倍感熟悉而親切,童年時期的畫面一張張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又讓我激動不已。
此時此刻就讓我再做一回小朋友吧,回到那個快樂的童年時代。
我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在曲曲彎彎的古道上,明知道它是通往高高在上的奇心洞村的,我卻感覺是走在去二大姑家做客的路上,她家也像這里那么“山”(偏僻),路也是這樣曲曲彎彎,但我們兄妹幾個小時候依然喜歡去,喜歡的原因除了她家有許多零食吃之外,還由于一路上的野花野果在招惹著我們。
一路上,我走走停停,時而俯身,時而蹲下,我像一個拾稻穗的少年,撿拾著遺失在風(fēng)塵中的童年記憶。
這是一株株的雛菊,小巧玲瓏、清新淡雅的樣子,十分可愛,它們不畏貧瘠不怕寂靜,生長在在農(nóng)村的路旁、溝圳、荒地上,它們把大地打扮得如云錦一般,熱鬧了童年的天空。
我一直以為姜花也像姜一樣是辣的,近聞才知道常識也會誤導(dǎo)人,片片純白無暇的花葉上散發(fā)著陣陣清香,毫不遜色于蘭之花香。
“彼岸彼岸,伊人在望”。這種在北山陰濕的山地和溝渠旁遍地都是的蒜苗狀植物,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彼岸花”。這種花很特別,先開花后長葉,通常在7至9月開花,7月為盛花期,相傳由于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我們?nèi)サ降臅r候剛好錯過了花期,有點遺憾,只見一波一波的花葉茂盛在竹陰下,可以想象明年開花時是何等壯觀!
再走幾步又停了下來,因為我看見了一種紅色的漿果高高顯耀在帶刺的荊棘上,在秋光中很是醒目。這種果子是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摘來吃的“樹草莓”,酸中帶甜,甜中裹酸,真是應(yīng)了某種牛奶的廣告語:“酸酸甜甜就是我!”
見到蒼耳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馬上出現(xiàn)了課本劇《我是蒼耳》里的那句臺詞:“我粘我粘,我粘粘粘,我的名字叫蒼耳,我最喜歡粘頭發(fā),毛織物,你一碰上我,我就粘你一輩子,叫你想甩也甩不掉。”以前我們也經(jīng)常玩那種“惡作劇”,就是將蒼耳悄悄放在某個女同學(xué)的頭上,然后看她想哭又不敢哭的囧樣;有時就明目張膽地粘在男同學(xué)的頭上,甚至還要用手搓一搓他的頭發(fā),讓蒼耳與頭發(fā)更緊密結(jié)合,彼此相互取樂。
這種是奇形怪狀的果子是啥東東?告訴你吧,是魔芋花謝后結(jié)成的果實。小時候經(jīng)常采摘這種花,以吮吸其中的花蜜,那種甜對于一個農(nóng)村的兒童來說就是最好的零食了。記得以前我的母親每次清早出去干活,都會帶一把魔芋花回來,害得我天天一到吃早飯的時刻就站在大門口張望……魔芋花啊,你知道么是你甜美了我整個童年。
是啊,數(shù)也數(shù)不清的野花野果都在秋光中展示了它們的美,嬌艷無比,鮮脆欲滴,于是乎我想:萬物無乎大小,敢于炫出自己就會令人肅然起敬,令人著迷……
以上種種,不為別的 ,我只想表達一個主題:北山是一處遠離城市喧囂,秀水青山的世外桃源,對于久居于繁華都市的人們來說,這里是一個讓你放飛心情,回歸大自然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