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是典型的客家人聚居地,風土人情均具有客家人的特色?,F(xiàn)擇取該縣清明節(jié)習俗的一些趣味之處,以饗讀者。
春分之PK。始興縣大部分地區(qū)醮地(亦稱拜山、掃墓)時都從春分時節(jié)開始,一直醮到清明。但清化地區(qū)(該縣司前、隘子兩鎮(zhèn)的古時合稱)醮地時間為正月十六到清明。據(jù)說這樣有幾樣好處,一是時間充裕,有一個多月的選擇余地。二是可以早點醮完地,盡快投入農(nóng)耕生產(chǎn)。三是剛剛開春,天氣濕潤,醮地時不易引起山火。
筍子之PK。始興縣城平原地帶的人醮地時,往往要帶上筍子,據(jù)說是取筍之諧音為“孫”之意,祈盼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發(fā)達。然而,鄰近仁化、南雄邊界的北山地區(qū)醮地時卻不會帶筍子去,為什么呢?原來他們也是取筍之諧音為“孫”之意,認為挖筍子的時候相當于把子孫弄掉了,這怎么行?
公雞之PK。始興縣馬市鎮(zhèn)不少村莊的人醮地時是帶雄雞去的,而且是雞冠又紅又大的最好,他們覺得這樣一來,子孫后代就會風生水起、越來越雄,一代勝過一代。但縣城平原地帶的人醮地時,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們一般會帶閹雞去,認為這樣的話,子孫后代就會性情溫和、單純樸實,不會惹是生非,代代平安。
聚清之PK。清化地區(qū)有些村莊保留有“聚清”的習俗。它是指春分后,村中老者就會巡查附近的山嶺荒地,察看本村范圍內(nèi)有沒有無人跟管的墳墓,然后組織本村各戶募捐財物,為無人祭奠的墳墓祭拜,恭送其上“無事臺”,也叫做“聚清”,即將所有無主亡靈約至某一地點統(tǒng)一祭奠,祭奠時間就定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當天傍晚,村中老者會在天黑之前將飯菜擺放在村外指定的荒山腳下,配上酒茶,點上香燭、焚燒紙錢后,等無主亡靈們享用,使其不至于做游蕩無所的孤魂野鬼。為此,清明之夜,清化地區(qū)的人往往是不外出的,不致影響無主亡靈享用祭品。然而,縣城平原地帶就沒有流行這種習俗,那些無主墳墓一般是由族親后裔自主決定是否去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