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的羅壩,是始興縣一個山清水秀的小鎮(zhèn),鎮(zhèn)子四周,遠遠近近錯落著幾個小山村,這兒的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勤勞善良,羅壩鎮(zhèn)很小,但也有一個市場,每到街日,依然熙熙攘攘,人來人往,有些是來這兒買東西,有些是來這兒販賣貨物,有些是來這兒搗鼓本地山貨,拿去外面,好賣個大價錢。
鎮(zhèn)子往北有一座橋,過了橋,是一個世外桃源,里面是一片非常開闊的原野,郁郁青山是天然屏障,稻田片片,蟲鳴鳥啼,不規(guī)則地藏著幾個山村,其中一個村子的村民姓曾,村子門坪上雞鴨成群,搖搖晃晃走來走去,好不愜意,狗兒,貓兒相互追逐,平安相處,鄰里鄉(xiāng)親相互打著招呼,迎接每一天的到來。
這天清晨,一位年輕后生站在村口,回望身后的村莊,他在心底默默地告別村子和母親,踏上了外出求學的路途。出門之前,他就打聽好了一切,計劃好這次求學的一切。他就是村里打小就聰明好學,取得秀才資格的曾毓蔚,這次打算是省城參加考試,希望能夠考上舉人,然后進京。
這時,村里的祖堂傳來一陣熱鬧鞭炮打破了清晨的寧靜,原來是一家人做新房子,選了個黃道吉日吉時,給新房子上棟梁。遠看著淡淡的青煙,他不禁想起十多年前,同樣是一個熱鬧的日子,大哥新修了一個圍樓,從家里分伙,自立家門,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搬進去住,年幼的他,望著這一切,不解地問母親:“媽媽,為什么大哥不讓我們一起住進去?”
母親只是說:“好孩子,等你長大了,憑本事自己做一座更大的圍樓,好不好?”母親的話一直盤旋在他的腦中盤旋不已,隨著年紀漸長,對世事的了解,它仿佛是一種無形動力,推著他的腳步,他毅然轉身,大步前行……
到了省城,幾經(jīng)打聽,在珠江口附近,他找到一個很適合讀書的幽靜小院,租了下來,每日認真讀書,累了就在江邊散步。一天,他散步時,聽見有人講始興客家話,遠在他鄉(xiāng),聽見鄉(xiāng)音,覺得格外親切,就走上前去詢問,可巧,那人姓黃,家在始興縣城附近,家里歷來就是做生意的,黃老板的店就在他住的地方不遠處,是一個當鋪。黃老板聽說他是來這兒備考的家鄉(xiāng)人,自然氛圍熱情,邀請他就店里喝茶,兩人一見如故,打那之后,他有空就去黃老板那兒喝茶解乏,偶爾遇見黃老板有事兒,就幫忙看店,漸漸地對當鋪也有了很深的了解,有時候,人們還誤以為他是當鋪的小二呢。
有時候,他在珠江邊看見放排的人在岸口拆排,然后與木頭生意人討價還價,敦實的臉上露出滿意而幸福的微笑,仿佛看見家人欣喜的樣子,他就想起家里那么多的深山老林,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一群生意人呢?
日子一天天過去,考試的時間到了,結果,他沒有成為舉人,卻被老師推薦為貢生,也可以外放當官。在等候外放的日子里,他天天去當鋪,有時候幫黃老板看店,有時候去珠江口看人們放排來的情形,漸漸地,他心里有個主意,趁著這個時機,回去做生意,也可以開一間當鋪,他把這個主意跟黃老板一說,黃老板立刻叫好,并且把開當鋪要注意的細節(jié)告訴他,同時也給了他一筆錢,作為他這段時間幫忙的酬勞。
他滿懷希望地回到家鄉(xiāng),用自己在廣州攢的一些錢,和家里的部分積蓄,在頓崗這個小鎮(zhèn)開了自己的第一間當鋪。那時的頓崗,水上交通繁忙,船來船往,運送貨物,澄江河從這兒經(jīng)過,有一個很大的定期集市,每到街日,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而在不遠處的周所,墨江匯集羅壩江后經(jīng)過的地方,離頓崗才幾公里,人們來頓崗趕集也很方便,加上他非常講究信譽,又熟悉業(yè)務,是人們心中信得過的當鋪,名聲漸漸遠揚,越來越多的人來他這兒典當,漸漸地他的當鋪越來越興旺,越做越風生水起,他也帶出了幾個得力徒弟,可以幫他打理事務。有時候,一些客人說出來頓崗不太方便,要是家里附近也有當鋪就好。他去一些地方考察了實際情況,選定了澄江鎮(zhèn)開自己的第一間分店。很快,他的新當鋪也走上了正常軌道,他又把分店交給得力助手打理,把自己給解放出來。
當鋪走向正軌之后,他又覺得自己有了多余的精力,而且當鋪的收入離自己的理想還差得遠,自己可以利用多余的資金做一些其他事情。外放當官的事情暫時還沒有著落,他也不急,覺得做生意也是自己喜歡的行當,不如慢慢積累做大。
因為,他的腦海中常常想起自己小時候大哥搬遷的事情,他明白,兄弟分家是一種必然趨勢,也是一種家族壯大的象征,他知道,自己必須腳踏實地積累資金,才能像大哥一樣,擁有自己的圍樓。加上那時候兵荒馬亂,都為了有個安全的避難所,不管是集資做的,還是私人做的,始興的每個村莊幾乎都有自己的圍樓,為了給母親和自己的家庭有一個安居樂業(yè)的環(huán)境,他一直沒有忘記母親的話。
二
有一年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一位親戚談起自己幫人放排的事情,頗多感嘆:放一箋木排可以賺比本錢多幾十倍的利潤,說自己辛苦幾個月,還不如老板的零頭收入,自己能做老板就好了,可惜沒有啟動資金。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隨即問了一些放排的細節(jié),并問那個親戚是否愿意和他合作做木排生意,他負責出錢,他的親戚負責運送和管理。
說好之后,他立刻行動,對家里一些山的木材儲備量進行細致的考察和估量,決定租賃和承包那些儲備量大的山來砍伐樹木,然后運送到廣州等地去賣,其中有一座山叫做雞公坑,那兒綠樹成蔭,大有“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心情,樹木儲備豐富,幾個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這讓熟讀唐詩三百首的他非常喜歡,常在其中流連忘返,獨自吟詩,或邀一些朋友來此地游山玩水,琴棋書畫,吟詩作對,好不舒暢!他計劃將來在這兒做一個小莊園,夏天秋季節(jié),和朋友、家人來這兒避暑消夏,閑看落花敲棋子,偷得心間詩楓葉。
時間一年年過去,他不但有了固定的砍伐木頭的數(shù)量,還大量收購其他人砍伐的木頭,擁有了自己一支頗具規(guī)模的放木排的生意團隊,把木材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一本萬利,可謂財源滾滾,積累了相當大的一筆資金,這時,他又想起在廣州求學時,去恩師家里做客,看見一群群穿著綾羅綢緞的人來來往往,那時候絲綢是達官貴人們最喜歡的衣料,自古以來,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道,南有水上絲綢之路,北有陸地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輸送到歐洲,同時也把蠶桑的種養(yǎng)技術輸送到了歐洲。
絲綢是人們非常喜歡的高檔衣料。借著做了多年生意的敏感,他覺得蠶桑是一個具有非常大潛力的市場,他心里頓然有了主意:在家鄉(xiāng)種植桑葉,發(fā)展養(yǎng)殖蠶桑業(yè),不但可以自己賺錢,也可以帶動家鄉(xiāng)的人們種植,把蠶桑這一塊空缺填補了,于是他再一次開始了生意新征程。他用自己做生意積累的部分資金,購置了一些田地,開始派二個侄子帶了幾個人去江浙,分別學習種植桑樹和養(yǎng)殖蠶桑的知識和技能,并且注意蠶桑市場的動向,等他們學成歸來之后,開始小面積蠶桑養(yǎng)殖試驗,由于羅壩這個地方遠離城市,是一個世外桃源,空氣質量非常高,土地肥沃,種的蠶桑又大又嫩,他引進的良種桑蠶吃了長得快,產(chǎn)出的蠶絲質量非常好,引起蠶繭商人的注意,成了搶手貨,賣價很高,獲利頗為豐厚,由此開始買地、租用大面積土地來種植蠶桑??墒?,有一次,他養(yǎng)殖的蠶出了問題,整批蠶不斷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養(yǎng)蠶人慌了,趕忙辭工不干。曾毓蔚馬上派人去外地尋求答案,原來是蠶種出了問題,但是這一年的收成幾乎都賠進去了,之后,他對蠶種的來源、桑葉的種植和采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之后,就沒有出現(xiàn)大批量蠶或桑葉問題了。漸漸地,附近的有錢人家,也學習他的做法,幾乎整個羅壩都種上了蠶桑,掀起了蠶桑養(yǎng)殖高潮,可以說,他引領了始興最早的桑蠶產(chǎn)業(yè),使羅壩成了一個省內(nèi)外頗有名氣的蠶?;?。
經(jīng)過多年的辛勤經(jīng)營,挖了一桶又一桶金的曾毓蔚,終于有了非常充足的金錢,建起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可以說是“中國唯一”的長方形的樓圍——長圍,完成了對母親的諾言,也圓了母親的心愿。
長圍由于與桑蠶業(yè)的發(fā)展有莫大的關系,又成了當時名副其實的全國絕無僅有的“桑圍”。
長圍,由罕見的一圍三棟屋組成,青磚砌筑。三棟房屋借助于逐漸高起的地勢,由南向北每棟地基升高廿厘米多,以利排水通風步步高,青云直上。
由于圍樓在民居后面,與民居的的寬度一樣,故形成圍樓東西長50多米,南北寬17米左右的長方形樣子,這就與一般的方形圍樓、圓形圍樓非常不一樣。門楣上刻有“人文蔚起”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個牌匾其實一語雙關,既有人才輩出之意,又蘊涵著了圍樓主人“人文公”曾毓蔚。
他在圍樓第四層的東南、南西、西北、東北四角,各設計了兩側伸出外墻的“V”型炮角樓和瞭望孔,可以清晰地看見外墻地面的情形,可以非常好防護守衛(wèi)圍樓;同時長圍圍樓又是典型的清代客家民居,這讓它又別于其它圍樓,因為他本身是做木材生意的,對于木材的了解非常不一般,圍樓內(nèi)部都用高品質木材做樓板、門窗和靠欄,可以經(jīng)久不爛,維持很長時間。
圍內(nèi)外都有天井,圍內(nèi)地面東邊挖了一口水井,井水極旺,清澈甘甜,能提供圍內(nèi)近百人飲用。圍樓前還有三棟屋,設有祖堂,兩邊也可以居住。但圍樓與三棟屋又用青磚連成一個整體,只要把門關上,就是很好的防御工事。三棟屋之前有一口很大的池塘,那是自古以來,人們在建立村莊的習慣,也有吉祥、發(fā)財?shù)脑⒁?,池塘本身不但具有防御作用,只要圍樓有火災之類的事故,也可以很快取得水源,以絕后患。因此,長圍不僅具有一般的民居特點,它還有具有一般圍樓的防御功能,同時它又巧妙地把民居與圍樓融合為一個整體,可以說是圍中有圍,村中有村的結構,既給了人們家的環(huán)境,又給了家人圍樓牢不可破的自信與安全的處所,使得住在里面的人身心皆安,真正做到安居樂業(yè)。這樣的圍樓在始興這個有村必有圍的縣城來說,也是絕無僅有的存在,看見老母親臉上燦爛的笑容,他心里非常高興,大宴賓客幾天。
三
過了幾年,他年紀也大了,就想在雞公坑做一個小院,又覺得時機不成熟,同時心里也擔心:這個圍樓將來會變得怎么樣?這樣,思來想去,總是沒有好辦法,覺得隨緣吧。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到了一百五十年后:
住在圍樓內(nèi)外曾氏后代漸漸發(fā)展到100多人,他們每年都會定期召開大會,集資維修圍樓,雖然有過一定的波折,但長圍依然保存完好,住在圍樓里的人不但住得舒心,住得順心,也住得放心。
也正因為他們對圍樓的保護完好,后來長圍村的長圍圍屋圍樓(簡稱長圍)被國務院正式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繼隘子滿堂客家圍屋之后始興縣第二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謂“國寶”了。聞名而來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為了更好地保護長圍,里面的人都往外搬遷,住進了新樓房。長圍不但成為了旅游勝地,而且還有電影電視在這兒拍攝,也有人不定期在這人舉辦學習班、培訓班,成了一個無形的教育基地。
好多游客到了長圍之后,都要去圍樓左手邊的雞公坑,去尋訪圍樓第一主人最喜歡的瀑布,去尋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與磅礴大氣。
一群群攝影發(fā)燒友帶上自己的長槍短炮,在長圍的視線之下經(jīng)過,往它的左邊直奔而去。幾公里之后,到達一個村子,村民也是曾氏后代。那兒的村民看見游客來了,都非常熱情,主動問他們是不是來看瀑布的,都要告訴他們有兩條道路上山,仿佛那就是他們最大的榮幸,臉上頓時洋溢著滿足和幸福。按照他們的指引,順著左邊一條羊場小道繞過村子,走在彎彎曲曲的阡陌上,兩旁是綠意蔥蔥的桑樹,差不多有人那么高,翠意層層,微風淡淡,清香微微,它們無聲地告訴客人,這兒的人喜歡種桑養(yǎng)蠶。
遠遠的山腳下,一縷炊煙裊裊,仿佛有人在煮滾茶水,等候客人來臨……
走了大約一公里多,游客們就進入了叢林,郁郁蔥蔥,小徑蜿蜒,走到一個岔口,左、右兩邊都有山間小路,左邊那條大一些,攀爬上去,一個二三十米高的陡峭巨巖出現(xiàn)眼簾,巖頂上綠樹林立,樹蔭搖曳,仿佛在歡迎客人們的到來。一條細長的瀑布直奔潭底,途中可能有不同異議,瀑布分成了幾個支流,在潭底匯合,攝影燒友們高興地按著按鈕,研究著角度,沒有帶腳架的人和游客,只能用手機拍攝,或相約第二次再來。
右邊的小路經(jīng)過人為的鋪墊,拓寬了很多,幾百米后,一個瀑布掛在了眼簾,有一座隨意架在那兒的拱形小木橋,坐在橋上是一種風景,可以入詩入畫,可以吟詩飲酒,可以彈琴弄笛,坐在橋下的石頭上,也是一幅愜意的圖畫,這個瀑布沒有我們上次看的那么高那么大,但是四周的環(huán)境很好,而且右上方還有一個更寬大的瀑布,勝在大氣磅礴,游客們時不時停下來,用手機和相機捕捉精彩,有一個游客借著林間光影,拍了幾張非常詩意的相片之后,引起人們的共鳴,大家紛紛在這個角度拍攝,然后繼續(xù)往上爬……
累了的游客,有的選擇在山間亭子休息,有的坐在路邊的小石凳上小憩,一邊聽著水的琴聲,一邊感悟風的舞蹈,一邊享受著樹葉漏下的陽光意蘊……
有的回到山腳下的一個農(nóng)莊,那兒有果園,可以享受難得親自摘桔子、桃子、李子、火龍果……也可以摘青菜瓜果,孩子們可以在野外玩戶外游樂場玩農(nóng)村特有的游戲,大人們可以在田園式的溪水邊,賞花看草,一年四季各有風味。
有的回到放車的村子,幾個村民擺了攤兒買自家出產(chǎn)的西瓜和其他土特產(chǎn),口渴的游客立刻幾人一個,把她的西瓜全買了,還有板栗、番薯、花生餅……
農(nóng)莊和承包雞公坑的主人姓曾,有人叫他阿光,是自己的后代,小時候,他就住在長圍圍樓里面。從一樓至四樓,一溜兒上的那間屋子都是他家的,大家住在圍樓里,就像一個大家庭,晚上,村里有時開會,各家各戶就自帶凳子,到四樓的過道開會,現(xiàn)在,四樓的墻上還有以前登記工分的表格呢。
他是聽著長圍的故事長大的,暗地里決心自己長大后也在家鄉(xiāng)做一番事業(yè)。他在北京打拼了幾十年,人到中年,積累了一定的本錢,不愿再在外面漂泊,于是將北京的業(yè)務交給自己的親友打理,只身一人回到家鄉(xiāng),想做點什么。結果,一次一個同學來玩,問他羅壩有哪個地方好玩。他想起自己小時候聽的故事和去雞公坑游玩的事情,想起那深藏在深山無人識的瀑布群,立馬帶著他們?nèi)?,后又去了多次,詢問專家,反復論證開發(fā)的可行性,最后下定決心大干一場,開發(fā)好雞公坑的瀑布。
雞公坑不僅只有瀑布,而且還有奇石,其中一塊巨大的巖石叫做衣柜巖,遠看像一個家里用的柜子,近看又像動物,換個方向,又是一番景致,于是,他不但把瀑布群中最高的瀑布的道路鋪好,把右邊的瀑布開發(fā)出來,包裝成一個一個非常吸引眼球的瀑布盛景,也把這巨石精心打造,賦予各種不同的傳說,并找到它各個不同的最佳拍攝角度,使得雞公坑變成了一個天然攝影基地,而且,他還打造了雞公坑相關的旅游文化、飲食文化,專門挖掘和整理了有關雞公坑的故事。
農(nóng)莊和瀑布花了阿光好幾年的時間去研發(fā),他在村子右邊還修建了一條大道,可以通車到山腳下。他在打造先祖最喜歡的雞公坑瀑布群時,不但秉承先祖喜愛大自然的理念,還其天然純樸、意境幽深的韻味,同時又沒忘提升瀑布的檔次和品味。使得雞公坑像長圍一樣,一到節(jié)假日,就像個熱鬧的集市,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阿光說:他的身上流著長圍人沸騰的熱血與對人生的精心經(jīng)營的精髓。他的雞公坑瀑布群,不但拓寬了長圍風景,豐富了長圍文化,也延伸了長圍文化。
一夢醒來,曾毓蔚樂呵呵地笑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孫自有兒孫的生活和事業(yè),長圍不但保護得好好的,同時把自己喜歡的雞公坑,也打造出來,開發(fā)得很成功,兩者成為一線上兩道迷人的風景,都是人們心儀和向往的地方。長圍一直都是歷史的長圍,也是長圍人心目中永遠的長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