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在线观看无码h_97无码在线观看啊嗯_看中国一级精品毛片_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无码视频

今天是:  

美學意義上的三個“我”——由陳志強的詩歌集《客家粵北》談起

     

    

  一、“這一個” 始興文壇帶頭大哥的“志強詩” 

  古典詩歌在內(nèi)容、功能上講究“文以載道”;形式上講究格律,語言端莊典雅,怨而不露,“哀而不傷”?!拔逅摹币院蟮男略姡趦?nèi)容、功能上主要是表達現(xiàn)代人的情感和經(jīng)驗;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追求自由體,語言既可以端莊典雅,也可以用現(xiàn)代“白話”。新詩的活力是自由、清新、活潑。一句話,就是自由的美 。 

  中國現(xiàn)代新詩發(fā)展迄今正好百年,共有四座里程碑:分別是胡適、郭沫若——開創(chuàng)新詩;聞一多、徐志摩——規(guī)范新詩;戴望舒、艾青——承前啟后地推進新詩;北島、顧城、舒婷等“朦朧詩派” ——標志著新的美學原則的崛起。 

  咱們粵北,新詩創(chuàng)作成就較高。咱們始興,實事求是地說新詩創(chuàng)作成就不是最好的。正因此,作為始興縣作協(xié)主席的陳志強,以帶頭大哥的擔當,帶領(lǐng)始興縣作協(xié)的文友近年創(chuàng)作了《瑤鄉(xiāng)深渡水》《走進將相故里——隘子》《圍來圍去始興行》等紀實力作之后;這次,又挑選不是自己最擅長的詩歌體裁譜寫《客家粵北》,“立足于粵北,立足于鄉(xiāng)土,立足于心的感受。表達了我的家國情懷、生態(tài)意識、親情、愛情、友情和生活感悟。”這是陳志強個人的詩,這是始興縣作協(xié)主席陳志強的詩,這是客家人的后代、始興兒女陳志強的“志強詩”! 

  二、由陳志強的詩歌談及美學意義上的三個“我” 

  陳志強的《客家粵北》,書名是一個出版策略,實際是陳志強抒情詩選。詩歌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言志抒情。沒有“我”就沒有言志抒情主體,就沒有詩歌。筆者認為,美學意義上的“我”有三個——“自我”、“大我”、“超我”。 

  美學意義上的第一個“我”——“自我”。 馬克思說首先要強調(diào)的是人的個體,恩格斯給愛情的定義是“個人的性愛 ”。美學意義上的第一個“我”,無疑應(yīng)是打上個人烙印的有血有肉有生命的真實的“我”——自我! 美學意義上“我”的第一聲美學宣言,理所當然是:“我,就是我!”——“自我”。 

  請看:在偉大的宇宙空間,/人生不過是流星般的閃光。/在無限的時間的河流里,/人生僅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锻强铡?/font> 

  這是郭小川在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自我” 的獨特發(fā)現(xiàn)和抒情!但“自我” 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缺乏審美意義的“小我”。 近年盛行名人寫書,其中少數(shù)的“我”,由于能給人“歲月隨想”和人生奮斗成才的啟迪,這是美的。而有的名人之作中的“我”是“小我”,純粹屬于“瑣碎的個人欲望”的隱私展覽,有什么美可言?    美學意義上的第二個“我”——“ 大我”。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zhì)”在其現(xiàn)實性上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 世界上的任何人,都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中的一分子;任何事物,都是個性與共性的統(tǒng)一。一滴水只有融進江海才不會枯竭,更何況是人!在階級社會里,人的思想感情必然打上階級的、時代的烙印。但“大我”這個命題的正式定位,應(yīng)感謝著名詩人賀敬之。他在為《李季文集》作序說;“對于一個真正屬于人民和時代的詩人來說,他是通過屬于人民的這個‘我’,去表現(xiàn)‘我’所屬于的人民和時代的。小我和大我。主觀和客觀,應(yīng)當是統(tǒng)一的。而先決條件是詩人和時代同呼吸,和人民共命運。” 

  那么,“小我”、“大我”,主觀、客觀,如何統(tǒng)一,關(guān)系如何呢? 

  首先,是通過“小我” 融入“大我”,通過“小我”表現(xiàn)“大我”。中國古代的孔穎達說:“其作詩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之心,乃是一國之心。”這也即是馬克思主義講的個性寓于共性之中。高爾基也說,作家不是“把自己集中在自己身上”,不是“僅僅是自己靈魂的保姆”,而是成為“世界的回聲”。  

  其次,要提防“小我”融入“大我”之后,“小我”失落了,“我” 成了純粹的“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強調(diào)沒有具體就沒有一般,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馬克思說:“最一般的抽象總是產(chǎn)生在最豐富的具體的發(fā)展的地方,在那里,一種東西為許多東西所共有,為一切所共有?!本唧w落實到詩歌等文學作品上,由于文學的特征是以形象表現(xiàn)生活的——表現(xiàn)情緒化的生活,表現(xiàn)作家的藝術(shù)個性。 

  筆者特別欣賞李清照、馬雅可夫斯基、賀敬之,和一個特別的詩詞創(chuàng)作群體——我國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詩詞創(chuàng)作群體。他們的創(chuàng)作將“大我”關(guān)系處理得恰到好處,大度大氣。 

  美學意義上的第三個“我”——“超我”, 即弗洛伊德所謂的“超我”、 恩格斯所稱的“天才的預(yù)言家”。 筆者認為降低標準則哲理性較強的“之我見”, 也可視為“超我”。 

  文學創(chuàng)作是完全可以有“超前意識”和“先鋒性”的,是完全有可能跑在政治前頭的。政治是一部龐大的國家機器,運轉(zhuǎn)起來肯定沒有文學這個輕騎兵快。政治家要等到“槍”字令下才舉起,而文藝家聽到“舉”字就舉起了。羅曼?羅蘭曾說:“像歌德、雨果、莎士比亞、但丁、埃斯庫羅斯這些偉大的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總是有兩股潮流,一般與他們當時的時代運動相匯合,另一股則蘊藏得深得多,超越了那個時代的愿望和需要。直到現(xiàn)在,它還滋養(yǎng)著新的時代。它給詩人們和他們的人民帶來了永久的光榮。”  

  上述美學意義上的這三個“我”,是可以統(tǒng)一,是有機聯(lián)系的。“自我”是基礎(chǔ),大寫的“我”是“自我”的升華,“超我”是“自我”、大寫的“我”的飛躍。它們統(tǒng)一于審美主體的作家身上。但在審美表現(xiàn)上,沒有哪個重要次要之分。關(guān)鍵是要看作家如何駕馭好“我”,誰先駕馭好,誰就先有較高審美價值的作品問世。 

  我特別欣賞臺灣國民黨元老于右任五十多年前發(fā)表的《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一生愛國,他晚年羈留臺灣,始終思念故鄉(xiāng),心系大陸。他深情期望葉落歸根,祖國一統(tǒng),多次留言:“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xiāng)是中國大陸?!睖丶覍毻驹跁娭型庥浾邥r,曾動情地誦讀了老人的這首哀歌,稱其為“震撼中華民族的詞句”?!罢鸷持腥A民族的詞句”,即傳達的是“自我”“大我” “超我”之情。 

  三、陳志強的詩歌在美學意義上的三個“我” 的審美表現(xiàn) 

  筆者在開頭評論說:這是陳志強個人的詩,這是始興縣作協(xié)主席陳志強的詩,這是客家人的后代、始興兒女陳志強的“志強詩”! 這,實際上點出了陳志強的詩歌在美學意義上的三個“我” 的審美表現(xiàn)。 

  志強的詩,《第一輯 家園情懷》《第三輯 綠韻繽紛》審美價值可能體現(xiàn)在“大我” 之情、大境之美上。首篇《粵北客家人》,可以拿去跟哪個寫同類題材的大牌詩人pk:南遷 南遷/ 風塵迢迢千萬里/ 磨穿了多少草鞋木屐/磨穿了多少長滿老繭的腳板/越過南嶺山脈而走/順沿珠江水系而來 

  “序曲” 到“尾聲”, 共分12章節(jié),大氣磅礴、高屋建瓴、浩浩蕩蕩、一氣呵成,抒發(fā)了“大我”的壯景豪情。但筆者建議,最好還是要向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節(jié)選)學習。舒婷筆下的“我”,是五千歲的“我”, 是雙意象,是“貧困”、“悲哀”的象征。志強,你沒有把“我” 放進來,就是“第三人稱” 的寫法了,雖然客觀,但詩歌她就鐘情主觀。你試改寫一下,效果馬上不同。如首章首句改為:我是客家人的后代/我一千歲了/我們南遷 南遷/……//后面, 把“你扎根在粵北” 改為“我扎根在粵北”, 并一路“我扎根在粵北” 扎下來, 那就妙筆生花,“我”生生不息矣。 

  “我”, 不說是美學意義上的三個“我”; “我”, 起碼是修辭上的比擬手法,更是詩歌意境構(gòu)成的主體。馮至《我是一條小河》中,“我”是抒情主人公,也是詩歌意境構(gòu)成的主體:我是我,我又不是我;我是一條小河,一條小河就是我?!拔摇焙鸵庀蟆⑽锵鬁喨灰惑w,構(gòu)成一種中國古典美學所說的“物我無間”、“思與境遷”的境界,或者西方格式塔學派所說的“場”的“張力”的意境和審美況味。 新時期詩人江河的《紀念碑》:“我就是紀念碑/我的身體里壘滿了石頭/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多少沉重/我就有多少重量”等等,莫不如此。從中,可見師承的關(guān)系。溯源,則呼應(yīng)屈原的《離騷》和《天問》。可見,沒有“我”, 行嗎?! 

  志強的詩,《第二輯 濃濃真情》“自我”審美價值可能最高。志強懷念父母、悼念舅父岳父、喜做爺爺那些詩,雖說寫的是他的父母長輩孫輩,但他對“自我”樸素真摯的抒寫,感染了“他我” 激起我們的共鳴。而志強你的《第四輯 悠悠情思》可能是你敝帚自珍吧,其實把《瑤家姑娘》《追尋瑤家姑娘》兩首頗有題材優(yōu)勢的詩放入《第一輯 家園情懷》中的《瑤家刺繡》之后,其余不收入本詩集更恰當。因為本詩集夠厚了,并且這部分抒發(fā)的悠悠情思太悠長矣,獨特的“自我” 之情、“大我” “超我” 之思又比不過前三輯,較多的是一般生活意義的人之常情。    最后,筆者發(fā)現(xiàn)志強的詩,有難能可貴的“超我” 詩哲閃爍?!痘洷笨图胰恕贰陡M始興》《墨江河上的彩虹》《尋夢老虎坑》《詩意石頭城》《生長在紅圍上的種子》《等你,再約車八嶺》《等待》等等,較有詩哲意味——亞里士多德早就說過:“寫詩這種活動比寫歷史更富于哲學意味,更被嚴肅對待?!蓖瘧c炳教授說:“哲學,是人對宇宙人生的普遍規(guī)律的最高一級的思考與概括,它屬于形而上層次,是抽象的。意味,則是一種不可言傳的卻可以感知的因素,它屬于形而下層次,是具象的?!?詩的哲學、哲理,不是“學”也不是“理”,而是一種與具象、意象、詩意融匯在一起的“意味”——但卻“欲辯已忘言”。 唐弢說:“我覺得泰戈爾的富于哲理的詩篇簡直是格言,缺乏詩的真摯的感情?!?/span> 

附件下載:

關(guān)閉窗口 打印本頁

智能互動 手機版
微信
始興發(fā)布
圖片2 圖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