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的結(jié)婚風(fēng)俗習(xí)慣也是千奇百怪,各有特色,現(xiàn)在大家來看看廣東始興馬市紅梨村奇怪的婚禮習(xí)俗---哭嫁。是始興馬市紅梨的舊時風(fēng)俗,從古一直沿襲至上世紀80年代末期,馬市紅梨還殘留哭嫁的方式,將姑娘隱藏在心底的復(fù)雜心理、細膩感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聚居在始興馬市紅梨當(dāng)?shù)?/span>舊婚俗,婚禮程序相當(dāng)復(fù)雜,每一道程序,都是按照嚴格的封建禮教的相關(guān)規(guī)定,無人敢違背。在婚俗方面保留著古樸的民族習(xí)俗,別具一格的環(huán)節(jié)有哭嫁、背新娘、迎親、拜堂、鬧房、鬧廚等,其中“哭嫁”最有代表性,帶著泥土芳香,有質(zhì)樸的民俗美。姑娘出嫁是非哭不可的,如果出嫁時不哭,遭人笑話,遭族人譴責(zé)不孝。
在女子出嫁前,第一道程序是“行定”。即男家差媒人到女家將女子出生年月時辰索回男家后,男家將婚者二人的出生日期一并交算命先生“合坤”,若無“相克”則確定日期行定。用“球籮”抬豬肉,油糍及聘金若干個“禮”(舊時一個禮為白銀十六元),女家請親房吃飯,通報此事。第二道程序是“報日”。報日,即男家向女方家報告擇定的結(jié)婚吉日,用全帖書就,并備酒肉等禮物送給女家。第三道程序是迎親。男家于婚日前一天,送酒、肉、魚、雞到女家(所有酒、肉禮物都要插上帶有籽的柏樹葉),媒人從男家坐“蓬哩轎”領(lǐng)路,到女家住一晚,結(jié)婚日上午,女家遣人將嫁妝運至男家,并派一、二名小孩(一般是嫁者弟妹)同行去邀請新郎到女家拜會岳父、岳母及其親屬親戚,俗稱“等轉(zhuǎn)門”。在女家吃過中晚餐后,新郎及伴郎先于新娘回家。新娘在娘家穿紅裝,頭臉蓋上紅羅帕,于擇定的時辰,坐花轎到男方家歸親,伴娘(即送嫁妹)和八音(及鄉(xiāng)村土樂隊)隨后,熱鬧而歸。背新娘上花轎也很有講究。
一是“哭嫁”。姑娘出嫁時,由哥哥背上“花轎”,沒有哥哥的由弟弟背,沒有親兄弟的則由堂兄弟背。過程大體是這樣“姑娘出嫁之際,在家里首先向親人們告別。此時,新娘常常是大哭一場,所謂向親人“哭別”??迍e時通常是訴說舍不得離開親人和贊揚親人如何如何的好話。如父母親如何艱難地養(yǎng)育了自己長大,兄弟姐妹如何情親義深,自己如何舍不得離開親人等等。“哭嫁”大至的主要內(nèi)容是傷離別,念親恩。新娘通過哭嫁,以表感激父母養(yǎng)育之恩和親友難舍難分之情,具有孝、義的倫理價值。新娘想到即將遠嫁他方,回顧往事,新娘悲從中來,用哭泣的歌聲表達對閨門生活的不舍,對父母恩情的感念,做女兒的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從內(nèi)心深處溢出。由于母親對女兒的恩愛最深,所以這時候出嫁女子想得最多的是母親,哭訴的內(nèi)容有:“娘的恩情說不完,一教女兒學(xué)煮飯,二教女兒學(xué)結(jié)麻,三教女兒學(xué)背柴,四教女兒學(xué)繡花,五教女兒學(xué)寫字”,“千辛萬苦把女兒養(yǎng)大成人而女兒無法報答、又傷心又慚愧”。姑娘在出嫁前,哭得越狠,越會哭,就表明越孝順父母。在哭父母的同時,姑娘還要哭親友、哭姊妹,這種哭表示對親友姊妹的難舍難分之情,哭得越厲害,表示親友姊妹間的情義越深。
另外,婚嫁是女性生命歷程中的重要轉(zhuǎn)折時期,其主要功能是將女性從女兒轉(zhuǎn)換成媳婦。女兒和媳婦是兩種全然不同的角色,新娘要告別女兒角色,因而內(nèi)心充滿了對往日生活的依戀之情;另一方面,新娘要開始履行陌生的媳婦職責(zé),因而恐懼萬分。 “哭嫁”正好為其提供了一個合法有效的途徑。女性在哭嫁儀式中被賦予話語權(quán),她們借此權(quán)利,通過情感宣泄。“哭嫁”還體現(xiàn)了新娘不愿離開父母家人,未出閣前總是生活在母親的庇護之下,相比做媳婦的處境要優(yōu)越得多,故此無形之中就有了對比:“我在娘家是貴人,六月太陽我沒曬,七月行雨我沒淋;我到婆家變賤人,六月太陽天天曬,做了太陽做月光”,是“哭嫁”貫穿始終的主旋律。因馬市是自給自足,田土、荒地充足的地方,往往嫁到紅梨的女子絕大多數(shù)要比男方長3-6歲,才能承受繁重的農(nóng)活,哭歌中提到“做了太陽做月光”,意思是白天起早,晚上月亮出來了,還在田間干農(nóng)活。有點格調(diào)表現(xiàn)怨婚姻,罵媒人,她們把怨恨的情感傾瀉在婚姻的直接促成人、婚姻制度的代表“媒人”身上。隨著哭嫁聲聲,然后才由哥哥背起一口氣走到祖堂里,讓新娘拜別祖堂,最后是背出大門口送到停在大門口的“花轎”內(nèi)。此間,除在祖堂可以稍停一下外,其他地方是不能停下的,停了則會被為不吉利。
二是牽親拜祖。新娘的花轎到達男家祖堂門口停下后,不能馬上進大門,要等“禮教先生”來“斬煞”。用菜刀把雄雞頭一刀斬下,放出一些雞血在大門口的地面上,說這樣可以“逢兇化吉,消災(zāi)避難”云云?!皵厣贰碑?,新娘自轎內(nèi)出來,“牽親”人員一人牽著新娘,另一人手托“米篩”置新娘頭頂,伴新娘走進大門至祖堂。米篩內(nèi)有三件東西:一本《易經(jīng)》、書內(nèi)有正文八卦(也有以銅鏡代之,銅鏡背面刻有八卦,又叫“易經(jīng)鏡”),說此可辟邪,一扎筷子,寓意“快生子”之意;一扎生蔥,蔥與聰同聲,意為生下聰明兒,蔥和筷子均以紅紙條卷扎,米篩有千只眼,能制千重煞,這都寄托著人們良好的愿望。牽親的人要“好命”的原配夫,多子多孫,數(shù)代同堂的老婦人才夠格。新娘被牽引到祖堂前,新郎、新娘雙雙拜過祖宗,然后才牽引進入洞房,新娘從出轎到進入洞房,整個過程,“八音”班都鼓樂齊鳴,熱鬧接送。凡迎親、牽親、鋪新娘床的人不能有“四眼人”(即有身孕婦女)。
三是安席進餐。新娘已送入洞房,男方作為東道主要馬上安排女家送嫁客人,吃食“迎客湯”,食湯畢,是日晚餐又叫做“食正餐”,正餐菜譜最為豐盛,最基本的正餐有十二個菜,有些增至十四、十六個,外加一碟紅瓜子、一包香煙。也有做四拼盤,八大碗的。客人們可越桌勸酒敬酒,猜拳行令,把正餐氣氛推上高潮,“八音”班唱曲奏樂,鼓樂齊鳴,形成鐘鳴鼎食、歡樂祥和的熱鬧場面。
四是鬧新娘。晚飯后,青年人興趣最高的就是“鬧新娘”,“鬧新不鬧舊,鬧舊家家有”。鬧新娘這個節(jié)目頗有意思。當(dāng)?shù)佤[新娘是把新娘請到祖堂上來,一群青年男女要新娘子給他們敬酒,倒茶、奉煙、點燃香煙等,斟上茶酒他們不馬上喝,要新娘按將來自己的兒子叫他們做大伯或叔叔請喝茶酒。羞得新娘難于開口。不說,人家是不肯飲茶、酒的,如此扭扭捏捏,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有青年人將香煙弄點水,要新娘用火機為其點火抽煙,并要說:“請某某大爺抽煙?!笨墒牵瑹熤Ю鲜屈c不著火,這時要新婚夫婦合掌久點。更有青年男子拿來炮竹,問新娘這是什么?新娘回答:“是炮竹?!鼻嗄陠枺骸坝袥]引(癮)?”新娘不好意思說:“有引?!濒[新娘者說:“有癮想不想(響不響)?”這下子給難住了,新娘知道了青年的話中有話了。明知有引線的炮竹點著火會炸響,但這里已有另一種暗示的隱情,難于開口回答。鬧新娘者不依不饒,非要新娘說出口,引得眾人樂翻了天。如此鬧法花樣百出,引人開懷大笑,氣氛熱烈。這個節(jié)目雖不是禮制上有規(guī)定的,但婚禮常有演出。
五是拜堂。新娘歸親后的第二天吃早餐叫做“食拜堂朝”,食過拜堂朝后,馬上清理祖堂上的桌凳,騰出空間安排新郎新娘拜堂。新娘要進行化妝,穿戴一新,準(zhǔn)備“拜堂”。所有親朋好友及長輩都要參于拜堂儀式,同時個人應(yīng)準(zhǔn)備“紅包”,少則九元十元,多則數(shù)十元至數(shù)百元不等。拜堂是有序進行的,由“司儀”唱名。在“八音”班“拜堂調(diào)”的曲聲中,最先拜媒人,接著是“禮教先生”,然后依次是:新郎的祖父母、父母親、大伯父母、叔父母,外公外婆或舅父母,姑丈姑媽、姐夫姐姐鄧,從內(nèi)親到外親,從上輩到平輩,從老道少,小于新郎年紀的可以免拜?!懊饺似拧焙汀?/span>禮教先生”的紅包要當(dāng)即收放,拜堂完畢要送還給媒婆及“先生”?!鞍艘簟卑鄬Υ怂袇⑴c拜堂的人要吹打樂曲去分別迎接他們到祖堂來行參拜儀式。
六是鬧廚。鬧廚也是婚慶中的一個節(jié)目,吃過拜堂后的正餐(又叫吃中餐或食茶)后,新郎新娘要到做事的廚房去敬酒,以感謝廚工師傅們的辛勤勞作,向廚工師傅們一一敬酒后,師傅們就要出題目考考新娘的智慧和下廚能力,第一道題就是要把斬在木砧板的菜刀取出來,師傅把菜刀柄涂滿了豬油或煙煤灰,有些新娘不知師傅們對菜刀做了手腳,弄得一手滿是油膩和烏黑,同時有的新娘子使盡渾身解數(shù)也無法把菜刀取出來,引得眾人大笑。第二道題,就給新娘一些豬頭皮或豬尾巴、豬腳等,要新娘設(shè)法將上述任意一件刨刮干凈斬成件,有些新娘沒干過廚房活兒,是不知怎樣完成任務(wù)的,完不成任務(wù)者要罰酒一杯,新娘子不喝酒的,可由新郎代替。
現(xiàn)在,雖然“花轎”已經(jīng)沒有了,但是背新娘出嫁的習(xí)俗仍然存在,只是“哭別”時沒有過去那么“痛哭流涕”念念有詞了,有的僅僅是象征性表示一下而已。“花轎”也已被汽車或者轎車等現(xiàn)代運輸工具所代替。新娘上轎或者上車后,就不允許下轎下車,只有到達男家大門口,按歸親辰時進親時才可下轎或下車。
2018.9.14